2022.01.29一週新聞集錦:Twitter推出個人大頭照換成NFT圖片功能


本週都是國際大廠的新聞。
(1)推特開放用戶把個人頭像照換成 NFT(原文點此)
Twitter開放訂閱服務「Twitter Blue」用戶可連結NFT錢包,並在該錢包中選用1個NFT作為Twitter個人大頭照,該大頭照會以6角形顯示。
編按:
[a]加密貨幣錢包、NFT錢包都是使用地址(類似銀行帳號)、私鑰(類似銀行密碼),來存取區塊鏈上數位資產(類似銀行伺服器裡的帳冊)的工具。
[b]有部分NFT擁有者會將個人社群平台的大頭照換為所持有的高價、稀缺NFT圖片。 不過,該用戶是否真的擁有NFT並未受到驗證,外人無從得知;如果該用戶為了證明擁有NFT,而提供NFT錢包地址供人查詢,又會有隱私的問題(外人可查到NFT錢包地址有史以來的所有交易)。 Twitter的這項新服務中,只有Twitter會知道NFT持有者的錢包地址,可以去驗證所有權,算是一個相較安全呈現認證過NFT圖片的方式。
短評:
雖然說加密貨幣、區塊鏈...等技術目前還在很早期的發展階段,但用戶已經到了不能忽視的數目。 未來有越來越多大型企業依據現有需求去推出服務,搶占先行者的紅利。

(2)Google 宣告放棄 FLoC 計畫,改推 Topics API 取代第三方 Cookie(原文點此)
Google宣布放棄用來取代第三方Cookie技術的FLoC(Federated Learning of Cohorts)廣告投放技術,改使用Topics API技術。
[a]Cookie是用來記錄使用者資料的檔案。 一般來說,使用者登入網站之後,網站會將使用者行為的資訊(例如:瀏覽過那些頁面、加入購物車的商品...等)記在網站資料庫中,並將該使用者的用戶識別碼傳送到使用者裝置裡,存為Cookie。 下次使用者進入該網站時,網站只要讀取使用者裝置裡的Cookie,獲取用戶識別碼,再用此識別碼查詢網站資料庫,就可得知使用者行為的資訊。 這種網站自己發出的Cookie稱為第一方Cookie。
[b]Cookie一般來說只能用在發出此Cookie的網站裡,不能跨站使用。 為了掌握更全面的使用者行為,廣告商發展出第三方Cookie的跨站使用者行為蒐集技術。 欲使用此技術,廣告商必須說服網站擁有者在網站程式碼裡埋入廣告商的Cookie程式碼,這樣一來,所有埋入廣告商Cookie程式碼的網站就可以被視為同一個網站,達成蒐集使用者跨站行為的目的。
[c]Google的FLoC(Federated Learning of Cohorts)技術會把每個人分類到一個族群,把用戶識別限制到「群」,而無法細到「個人」 ,而且相關資訊只存放在使用者裝置中。 不過,這種分群方式反而可能會因為同質性,讓用戶更多的特徵暴露給廣告商。 舉例來說,以前使用第三方Cookie技術,可能需要蒐集用戶50個網站的足跡才能知道100個特徵;現在使用FLoC之中,可能只需要蒐集用戶10個網站的足跡就能進行分類,那麼用戶在造訪第51個網站時,該網站就會知道他所屬那個群的100個特徵。
[d]Topics API技術不會把使用者分群,而是紀錄該使用者的興趣種類,相關資訊也只存放在使用者裝置中。
短評:
Google的FLoc本來是想用「群」來解決「個人」被識別出來的隱私問題,沒想到被加入「群」中反而有可能會提早洩漏出更多個人的其他特徵。 在人文科學裡,很直覺的解法常常都會有異想不到的缺點。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