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5一週新聞集錦:美國對中國半導體業祭出新一輪管制

建蛋的生活軌跡.JPG 先來看看國際大廠的業務變動。
(1)Netflix 公開含廣告方案收費細節,月付 6.99 美元、美日韓 12 國先推(原文點此)
Netflix公布旗下影音平台廣告版會員月費為每月6.99美元。
編按:
[a]先前Netflix的基本會員月費為9.99美元。
[b]Netflix競爭對手的廣告版會員月費分別為:Disney+(7.99美元)、HBO Max(9.99美元)。
[c]Netflix近年來陷入成長危機,因此推出相應措施,包含:推出「Netflix Games」遊戲讓會員免費使用、取締非家庭用戶使用家庭共享帳號,以及這次的廣告版會員...等。
短評:
Netflix的廣告版定價算是滿有競爭力的,預計應該能推動新一波的用戶成長,不過對營利的實際成效仍待觀察。

(2)Meta發表要價1,499美元的高階VR裝置Quest Pro(原文點此)
(3)Horizon Worlds要向創作者抽佣47.5%,蘋果批評Meta虛偽(原文點此)
Meta(Facebook)發表高階VR裝置「Quest Pro」,售價1499美元。
編按:
[a]Meta自去年底宣布將重心轉往metaverse(元宇宙)領域後,已投入大量的資金,目前也是該領域的領頭羊。 旗下入門款VR裝置「Quest 2」(售價399.99美元)市占約9成;旗下Horizon World是全球技術領先的Metaverse社交平台,公司也能從該平台的商店中抽取47.5%的手續費,唯該平台仍不成熟,仍存在大量改進的空間。
[b]雖然說Meta在metaverse領域領先,但該領域目前的市場不大,對Meta而言還是處於燒錢的階段。 今年以來,由於經濟狀況不佳,Meta也開始縮緊對於該領域的投資。

(4)走 AMD 老路!英特爾準備拆分晶片設計與製造兩大部門(原文點此)
外媒報導,Intel準備將IC設計業務與晶圓代工業務分拆為不同部門。
編按:
[a]從前晶圓代工的資本、技術密集度還不高時,全球的半導體大廠幾乎都是IDM的形式(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s,即擁有晶圓代工廠的IC設計公司)。 
[b]在晶圓代工領域,隨著晶圓代工的資本、技術密集度提高,最先進製程的訂單往往是由1家晶圓代工廠通吃,技術落後的廠商會落得訂單不夠多而無法回收投入的資本。
[c]在IC設計領域,如果1家公司只能和某家晶圓代工廠合作,那麼他會承受該晶圓代工廠技術發展延遲或成本結構不佳而導致製造出的IC競爭力不足。
[d]在[b]、[c],這2點的前提之下,許多需要先進製程的IDM廠,都已將IC設計業務、晶圓代工業務分拆,讓2項業務能各自保有彈性,例如:AMD、Samsung。
短評:
Intel這幾年的競爭力因為受制於旗下晶圓代工部門的技術發展延遲而下降,早有要2者分家的呼聲,不過由於歷史的包袱,遲遲未有實際行動。 Intel CEO Pat Gelsinger先生若能趁這一波公司谷底,順勢分拆IC設計業務、晶圓代工業務,也許能把這2個相互掣肘的關係解開,發展才有機會回到正軌。 個人持正面的看法。

接下來看看物聯網的消息。
(5)Matter 1.0物聯網互連標準出爐(原文點此)
(6)Matter 智慧家庭標準千呼萬喚始出來!已可買到 Matter 裝置(原文點此)
CSA聯盟(Connectivity Standards Alliance)公佈物聯網標準協議「Matter 1.0」。 未來,不同廠商的物聯網裝置可透過此協議相互通訊。
編按:
[a]CSA聯盟(原Zigbee聯盟)的成員有:Amazon、Google、Apple、Samsung、LG、Signify...等國際大廠。 該聯盟的宗旨是要提供開源的物聯網標準協議,使得各廠家的物聯網裝置能相互通訊。
[b]Matter協議是基於網際網路的IP協議的協議,實際連線方式可透過乙太網路(有線網路)、WiFi、Bluetooth、Thread...等。
[c]目前已有Amazon、Google、Apple、Samsung、LG、Signify...等國際大廠推出支援Matter協議的物聯網裝置。
短評:
物聯網喊了那麼多年,其實各家廠商的通訊標準還是各自為政,導致無法相互通訊。 這次推出標準通訊協議之後,物聯網設備就能由1個中樞設備管理,使用上會更方便。 個人滿看好這項協議的發展。

最後來看看美國政府對半導體業新一輪的管制。
(7)出重手封殺中國半導體發展,看懂美晶片禁令衝擊(原文點此)
(8)美國對中國新禁令開始發酵,不賣設備也不維護且駐廠人員全撤離(原文點此
(9)31 家中企被美列入「未經核實名單」,加劇中美緊張局勢(原文點此)
美國政府公布對半導體業新一輪的管制,包含:用於生產中國晶片(16奈米以下邏輯IC、18奈米以下DRAM、128層以上NAND Flash)的美製半導體設備、高效能運算IC、美籍(含綠卡)人士對於中國半導體廠的技術服務...等。 目前,KLA-Tencor、Lam Research、Applied Materials,...等美國設備廠商已開始撤回駐中國廠美籍人士,但為避免供應鏈措手不及,包含:台積電、Samsung、SK Hynix...等非美國廠商有1年豁免期。
短評:
美國對於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管制可說是已經檯面化,未來只會往越來越嚴格的方向發展了。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