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1一週新聞集錦:Mobileye提出自動駕駛責任歸屬公式,期望能以此界定自動駕駛肇事責任

先來看看中國半導體業的新聞。
1.梁孟松任中芯共同執行長,台積電不評論(原文點此)
中國晶圓代工廠中芯半導體宣布聘請梁孟松先生擔任共同執行長。
編按:
梁孟松先生曾任台積電技術處長、Samsung晶圓代工技術長,是位搶手的技術人才。 加入中芯半導體後是否能加速該公司技術的演進值得觀察。

接下來看看國際業界的投資案。
2.Magic Leap 完成 5 億美元募資,淡馬錫領投(原文點此)
3.AR 造假爭議後 Magic Leap 融資 10 億美元,計劃推出首款產品(原文點此)
4.Magic Leap 紅成這樣,過去一年它做了什麼?(原文點此)
美國擴充實境(AR)公司Magic Leap獲得新一輪融資,估值達60億美元。
編按:
Magic Leap是近幾年來最熱門且最神秘的AR公司。 該公司希望透過眼鏡裝置,讓用戶看到超真實的3D投影,達成在真實空間中添加虛擬影像的AR效果。 Magic Leap Demo影片呈現的效果令人嘆為觀止,獲得Google、淡馬錫、JPMorgan...等公司總共15億美元以上的投資,不過卻遲遲無實際產品推出,漸漸引起市場的質疑。

5.從航太、鐵路到超高速管道列車,維珍集團宣布投資 Hyperloop One(原文點此)
英國Virgin Group集團宣布投資美國真空管道運行高速列車公司Hyperloop One。 Hyperloop One將更名為Virgin Hyperloop One,而Virgin Group創辦人Richard Branson先生也會進入Virgin Hyperloop One董事會。
編按:
Hyperloop列車是在真空封閉管道中運行、以空氣噴射為動力的高速列車,理論的時速可達1200公里以上。 Hyperloop列車的概念是2003年由Elon Musk(Tesla、SpaceX創辦人)發起並以開源的方式公佈,期望早日有公司能將之實現。 此概念提出後,目前有3間較知名的公司致力於將之實現-Virgin Hyperloop One(原名Hyperloop Technologies,目前最知名)、Hyperloop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簡稱HTT,由NASA、波音公司...等公司的前員工組成的群眾募資公司)、Arrivo(較新的公司,由SpaceX前員工創立)。

最後來看看關於人工智慧技術的新聞。
6.微軟、AWS聯手推出機器學習介面Gluon(原文點此)
7.AI 開發者福音!微軟、亞馬遜攜手開發深度學習介面 Gluon(原文點此)
Microsoft與Amazon合作,推出神經網路介面「Gluon」。 開發者利用Gluon提供的功能(API)可大幅簡化建立神經網路所需撰寫的程式碼數量。 Gluon目前預計支援Microsoft的CNTK框架以及Amazon的Apache MXNet框架。
編按:
目前致力於降低神經網路開發難度的計畫除了Gluon之外,還有Facebook領軍的跨神經網路框架「ONNX」(使同一個神經網路能在不同框架裡使用,不須改寫程式碼)。

8.英特爾與 Mobileye 提出責任歸屬安全模式,證明自駕車的安全性(原文點此)
自動駕駛技術公司Mobileye(Intel子公司)公布量化的自動駕駛責任歸屬公式,希望未來能藉由這個公式界定自動駕駛的肇事責任。
短評:
目前,大眾對於自動駕駛車輛在事故發生時,責任是歸屬駕駛人還是自動駕駛公司尚未有共識。 自動駕駛車輛上路前,如果沒有辦法做到100%無肇事的話,永遠無法取得大眾信任,然而,以工程的角度來看,100%無肇事的自動駕駛車輛是不可能被打造出來的;若自動駕駛車輛的發展持續在這2個矛盾的概念裡打轉的話,永遠不會有可上路的一天(車廠不敢貿然讓車上路以避免無法預估的肇事責任數量)。 Mobileye提出的自動駕駛責任歸屬公式打破了這個僵局。 它先承認自動駕駛車輛不會100%無肇事,但保證只要符合可量化條件(可由數學公式定義)之下的路況,自動駕駛車輛就一定100%無肇事;不符合這個條件的極端路況,不管事人工駕駛或自動駕駛本來就可能肇事,因此可不被究責。 只要消費者和自動駕駛車廠都認同這個責任歸屬公式,那麼自動駕駛車輛就可在車廠技術能達成而安全性又被大眾信任之下上路。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