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深坑區 深坑半日遊(上)-深坑老街

DSC03509.JPG
半日遊行程:捷運西門站=>深坑(660號公車至深坑站)=>捷運西門站

深坑地處台北盆地東南緣,地形狹長,形似古代官宦人家的頭髮飾品「簪纓」,舊時被稱為「簪纓」;其四週環山,如一深陷之山谷,因而得「深坑」之名。 早期,環山的地形不利陸路交通,所幸貫穿其中的景美溪水深可行船,水運遂成深坑主要的交通方式。

漢人前來開墾前,深坑為平埔族「秀朗社」的居住地。 漢人在深坑開墾的紀錄,最早可追溯至清乾隆年間(西元18世紀)的許宗琴先生。 其後,來自福建泉州安溪地區的移民開始湧入,並且集體向原住民租用土地,以農耕維持生計;由於大型建材運輸不便,居民只能就地取材,於是發展出以土塊磚(田中的土混入稻草製成)、砂岩塊建成的土埆厝、石頭屋...等建築。 深坑的水運以及位處「淡蘭古道」往來宜蘭、淡水廳(台北)必經之地的先天優勢,使得許多來自宜蘭的貨品,由挑夫挑至深坑後,便在此裝載上船,運至下游的艋舺(萬華)。 該時期,深坑不僅自產大菁(染料)、茶葉,更成為臨近地區染料、茶葉、樟腦...等貨品的集散地。 1945年,台灣光復後,隨著鐵路、公路...等陸上交通的開通,深坑喪失樞紐的地位,產業開始沒落。 近代,深坑以甘甜、不含鐵質的水質製作出的「豆腐」,再度打響了知名度。 2008年,新北市政府開始進行深坑老街的整建工程,2012年竣工。 整建後的深坑老街,不僅恢復了舊時的風貌,街道也變得整潔乾淨,與周邊的石媽祖、大崙尾...等步道、永安居、福安居...等古宅,以及深坑四寶-豆腐、黑豬肉、綠竹筍、茶葉,共同形成了重要的觀光資源,每每假日,總是吸引不少人潮。

我們當日(假日)搭乘660號公車自西門站往返深坑站,車程約60分,有座位可坐。
▼去程搭車處-660號公車西門站。
2015-08-01 09.16.34.jpg

深坑老街
深坑老街指的是今日深坑街一帶。 老街街頭位於深坑街、平埔街的交叉路口,街尾則在深坑街、中正橋、北深路的交叉路口,全長307公尺。 現今老街的風貌是2008年整修後的成果,以大量的街屋為特色。 前臨街、後毗河(景美溪)的街屋,最早建於清嘉慶年間(西元19世紀),由茅草屋隨時代不停的演進,目前可在街上發現清代、日據,以及現代...等不同時期的建築共存著。 由於公車下車的地點鄰近老街街尾,因此當日我們是由街尾往街頭逛,以下的介紹也會以此為順序。
▼深坑老街地圖
DSC03530.jpg

老街點一:老街街尾
老街街尾位於深坑街、中正橋,以及北深路的交叉路口。
▼街尾
DSC03509.JPG

老街點二:大樹下
位於街尾的2棵老樹是深坑老街的地標之一,其中一棵為樹齡120歲的樟樹,另一棵為樹齡100歲的茄苳樹。
▼深坑老樹-左側為樟樹,右側為茄苳樹。
DSC03600.JPG

老街點三:福德宮
建於清朝末年,主神為土地公,是當地的信仰中心之一。
▼福德宮
DSC03580.JPG
DSC03519.JPG

老街點四:集順廟
集順廟建於西元1838年(清道光18年),主祀唐代安史之亂時死守而殉難的保儀尊王、保儀大夫(有一說保儀尊王為許遠,保儀大夫為張巡;另一說則是兩者互調)。 來自安溪的移民初至深坑時,常受到原住民的攻擊以及瘟疫的侵擾,因而建廟求保庇。 早期的廟宇僅為一座簡易的草庵。 日據時代,改為磚造建築。 台灣光復後,廟宇曾受車禍波及而毀損,之後由居民重建。 1993年,改為水泥建築。 2008年老街整建時,將廟埕的戲台由水泥改為復古的木構建築,是為今貌。 集順廟在老街側的牆壁繪有八仙祝壽圖,可稍微留步觀賞。
▼八仙祝壽圖-左側牆壁。
DSC03526.JPG
▼集順廟
DSC03524.JPG
▼集順廟戲台
DSC03523.JPG

老街點五:日據時期街屋
西元1915年(大正4年),日本在台灣實施街道改正計畫。 深坑老街部分的街屋改為由紅磚砌成、門前設有亭腳仔(騎樓)的建築。 建築外柱之中通常會保留有落水管道,以利屋頂的雨水排放至地下。
▼日據時期街屋
DSC03570.JPG

老街點六:六號道路
六號道路原本是計畫做為老街通往景美溪河岸的道路。 2008年老街整建時,市府與居民協議將之改成兩側為木造店鋪、中央有挑空樓井的2層式仿古建築。 在這個仿古建築中可見到人字斜坡屋頂、閣樓、以及斗仔砌工藝...等復古工法。 2樓目前無法進入。
▼六號道路-兩側為木造店鋪。
DSC03528.JPG
▼挑空樓井
DSC03538.JPG
▼2樓為小閣樓-目前無法上去。
DSC03535.JPG
▼人字屋頂與斗仔砌-人字屋頂為中間高,兩側下斜的屋頂。 斗仔砌是指將紅磚以「斗」字-上、下、左、右圍成中空牆壁的砌法,中空的部分通常會填入土磚或藏入物品;此砌法可防止雨水滲漏,且較為堅實,唯工法較為繁複,通常只有錢人家才會採用。
DSC03537.JPG
▼古代深坑渡頭所在地-六號道路的景美溪側附近,是古代深坑渡頭的所在地。
DSC03533.JPG

老街點七:德興居
店家名稱:顏藝德興
地址:新北市深坑區深坑街48號(德興居最右側開間)
電話:(02)26644525
營業時間:
週一~週五:早上10:00~晚上08:00
週六~週日:早上10:00~晚上09:00
官方網站:http://www.yen222.com/

德興居為深坑商人黃德隆先生於1928年興建。 黃德隆先生隸屬於深坑黃重殊家族(與永安居的黃世賢家族不同),以經營茶葉生意起家。 黃重殊家族在1835年(清道光15年)即至深坑老街興建三合院住宅「崇德居」。 傳至第二代,已有族人擔任清廷官員。 到了第三代黃德隆先生的時候,黃家的商號「德興行」已成深坑茶行之首;而黃德隆先生相傳獲得呂洞賓的託夢,指示他至九份開採金礦而變得更加富有。 1928年,黃德隆先生利用崇德居前方及部分崇德居土地,耗時6年建成了「德興居」。 德興居為一座三層樓、三開間(3間房子的寬度)建築。 1樓隔為3間店面;2樓中間為客廳,兩側為房間;3樓中間為露台,兩側為房間。 建築立面綴有鰲魚(龍之子)、葫蘆、佛手瓜、柿子...等吉祥物,頂部則有希臘式柱頭、巴洛克式牌樓、以及女兒牆(屋頂矮牆),可說是融合中西風格於一體。

面對德興居最右側的開間,目前是由店家「顏藝德興」經營。 該空間在1997年時就被畫家顏松濤先生承租,至今。 最早是作為展覽室,後來陸續轉變為簪纓鄉野文化舍、豆腐工作室、兜福工廠;現名「顏藝德興」則是在2008年更名。 店內有部分深坑介紹的平面展,不過該店最有名的是他們在2004年所研發出的深坑豆腐冰,有空可以前來試試。
▼德興居外觀
DSC03565.JPG
DSC03548.JPG
DSC03653.JPG
▼顏藝德興-位於德興居最右側開間。
DSC03549.JPG
▼顏藝德興內部
DSC03658.JPG
▼各式豆腐冰淇淋
DSC03660.JPG
▼深坑豆腐冰淇淋(NT$40/個)-豆腐一般印象是搭配鹹味食用,因此豆味可以較重。 豆腐冰淇淋將豆腐的味道轉為淡淡卻能辨識出的基底味,配上深坑豆腐特有的焦香,以及微微的甜味,成為一客爽口的深坑豆腐冰淇淋(原味)。
DSC03661.JPG

老街點八:清代街屋
老街街頭可看見大量清代街屋。 由於台灣地狹人稠,因此部分商業區放棄了三合院的架構,發展出形似毛巾「面寬窄、屋身長」的街屋,又稱「毛巾寮」。 此類街屋通常是店、屋合一,屋子前半段作為營業用,後半段則是住所,前後段間可能會設有天井。 為了擴充使用空間,1樓多半會增設有半層樓高的閣樓。 目前清代街屋亭仔腳(騎樓)的部分,是日據時期所增建。
▼清代傳統街屋構造
DSC03529.JPG
▼清代街屋-街屋立面可看到1樓店面以及半層樓高的閣樓。
DSC03555.JPG
DSC03561.JPG
▼火庫起-支撐屋簷的火庫起結構也是清代街屋的特色之一。
DSC03571.JPG
▼亭仔腳(騎樓)-亭仔腳為日據時期所增建。
DSC03558.JPG

老街點九: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新店分局深坑分駐所
地址:新北市深坑區深坑街55號

深坑分駐所十分的融入當地的建築物,滿具特色。
▼分駐所
DSC03562.JPG
DSC03554.JPG

老街點十:街頭
老街街頭位於深坑街、平埔街的交叉路口。
▼街頭
DSC03556.JPG

逛完老街後,我們前往王水成老店用中餐,然後轉至老街週邊晃晃。

(請繼續收看深坑遊(下))

參考資料:
1.導覽手冊
2.說明立牌
3.深坑老街Wikipedia
4.深坑老街雲端行動影音導覽平台
5.深坑集順廟Wikipedia
6.黃氏宗族在深坑地區的墾拓歷程及其古厝之研究,謝依璇注
7.87年後,德興居的風華再現(整修紀實)

附錄:
▼更多老街
DSC03510.JPG
DSC03522.JPG
DSC03542.JPG
DSC03545.JPG
▼老街上的小巷
DSC03663.JPG
DSC03664.JPG
▼小稻草人
DSC03544.JPG
▼門牌
DSC03553.JPG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