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台北北投區 北投溫泉博物館-三級古蹟


景點名稱:北投溫泉博物館
地址:台北市北投區中山路2號
電話:(02)28939981
開放時間:
週二~週日:早上09:00~下午05:00
週一、國定假日:公休
門票:無
官方網站:http://beitoumuseum.taipei.gov.tw/

北投溫泉業的發展始於日據時代。 日據之前,居住在北投的凱達格蘭族及漢人以農業、硫磺貿易為主業,加上日常清潔習慣僅限於臉、四肢...等外露部分,因此,對於既無法用於生財又不是日常生活所需的溫泉,是沒有什麼興趣開發的。 1894年,德國商人奧利(Ouely)於北投發現溫泉。 日本統治台灣(1895年)後不久,於北投設立療養院(今818三總北投分院),供傷兵療癒。 1896年,日人平田源吾創辦了全台第一家溫泉旅館「天狗庵溫泉旅館」(今「瀧乃湯」),引進旅館制度。 由於溫泉旅館在當時是高消費場所,消費不起的民眾,便在北投溪畔搭起草棚作為簡便浴場。 其後,為推廣公共衛生習慣,日本政府編列經費,有計劃的於各溫泉區興建公共澡堂。 1913年,北投公園以及北投公共浴場相繼落成,國父孫中山先生也於同年到訪此地。 1916年,「鐵路新北投支線」落成。 有了鐵路以後,北投溫泉更加地興盛,漸漸發展出特種行業、酒家菜、那卡西、摩托車快遞...等特有文化。 1950~1970年代,北投的風情與地利之便吸引了上百部台語片前來拍攝,得「台語片的好萊塢」之稱。 1978年,政府廢娼,溫泉業漸漸沒落。 今日的北投雖然不及當年的紙醉金迷,但挾著自然景觀以及返樸的溫泉文化,反倒更加親民,成為假日出遊的好所在。 每年09~11月時,台北溫泉季會在此舉辦,有興趣的朋友可注意一下相關資訊。

北投溫泉博物館的前身為「北投溫泉公共浴場」。 1905年,在台灣婦人慈善會的推動下,「湯瀧浴場草棚」露天浴場改建為第一代公共浴場。 1911年,台北廳長井村大吉以公共衛生經費56000多元,將第一代公共浴場擴建為「北投溫泉公共浴場」,周邊建有北投公園。 公共浴場據傳是仿日本靜岡縣伊豆山的浴場設計而成。 1913年,浴場竣工,成為台灣第一座,也是東亞重要的公共浴場。 1921年,為迎接日本裕仁皇太子來台,建物2樓增建「御休所」。 光復後,浴場曾轉做為中山堂、民眾服務站、台北縣議會招待所之用,最後因管理單位遷出而廢棄。 1994年,北投國小師生進行鄉土教育課程時,發現在這座荒廢的建築中,竟然藏有一段輝煌的歷史。 1995年,當地居民發起連署,希望能將浴場保存並加以修復。 經過眾人的努力,終於在1997年被列為三級古蹟。 1998年,古蹟開始修復工程。 1998年底,工程完工,成為今日的北投溫泉博物館。
▼北投溫泉公共浴場歷史照片


溫泉博物館為2層樓建築。 1樓牆面以清水紅磚砌成,開有彩繪玻璃窗,為大、小浴池所在地。 2樓以木造為主體,搭有半圓高窗、黑瓦屋頂、3支煙囪...等構造,為榻榻米大廳、柱廊、望樓所在地。 館內有人數限制,最多不得超過150人,且入館後須換上拖鞋。
▼建築外觀



▼入口-在2樓。

▼參觀規則

▼鞋櫃-一入館馬上要換室內拖鞋。

▼北投Q版地圖


2樓「小展區」
▼展區一隅

▼各式火柴盒插圖-此為1970年代北投區飯店所贈火柴盒上的插圖。

▼硫磺(後2張照片的硫磺位於1樓展區)-硫磺是由硫氣遇冷凝結而成。 北投早期曾盛產硫磺。




2樓「榻榻米活動大廳」
開放時間:週二~週五

榻榻米活動大廳為從前泡湯後,供民眾休息、用餐的地方。 當日正好有活動舉行,否則週六、週日是不開放的。
▼榻榻米活動大廳-照片右後方戶外為「望樓」所在地。


2樓「多媒體視聽室」
視聽室內播放著溫泉博物館簡介以及北投歷史的影片,片長約15分鐘。
▼室外一隅


▼內部



2樓「台語片的好萊塢」
1950~1970年代為台語片的黃金時期,最高曾有1年出產上百部的記錄。 由於北投離台北市區近,交通方便,又擁有溫泉區的自然景觀、公共浴場、靡麗的酒家,再加上當地旅館內不僅可搭景就地拍攝,還能照料劇組的生活起居,可說是拍片地點的絕佳之選。 當時約有2/3的影片都在北投拍攝,因此得「台語片的好萊塢」之名。
▼展覽區

▼台語片的特色-包含:電影中推銷商品、男主角遠赴他鄉、男主角總是一派輕鬆、約定暗號、悲情、胎記相認法、女主角總是不顧形象奔跑追逐。

▼台語片拍攝地點


2樓「北投石特展」展區
北投石的相關展覽除了此區外,還有1樓的常態展示區。

1905年,日人岡本要八郎於北投溪首度發現北投石。 1912年,該石被命名為北投石,是所有礦石中,唯一以台灣地名為名者。 雖名為「石」,但北投石其實指的是依附於母岩上的一層結晶,主要成分為硫酸鋇、硫酸鉛,並含放射性物質「鐳」。

發源於地熱谷的北投溪曾盛產北投石。 地熱谷水質為青磺泉,湧出時溫度約在沸點。 泉水流往下游後,由於酸鹼度改變以及溫度下降...等因素,部分物質開始沉澱。 沉澱物附著於溪底的母岩(安山岩或粗粒白砂岩礫石)上成為結晶。 最後,在流水的滾動下,逐漸形成一層半透明乳白色的皮殼,即為北投石。 北投石皮殼的生長速度極慢(約125年才能有1公分厚),加上光復後北投溪河床經歷多次整治以及汙水、垃圾...等人為破壞,目前已難以孕育新的北投石。 近年來,當地積極進行環境復育,希望有朝一日能讓北投溪再次成為北投石的孕育之地。
▼北投石命名史

▼北投石的形成

▼岡本要八郎照片

▼北投石郵票


走下樓梯後,就進入1樓小浴池展覽區。

1樓「暖暖泉水,悠悠故事」展區
此區包含小浴池,以及溫泉文化展示品。
▼展區一隅


▼溫泉形成介紹-溫泉的形成須具備兩大要素:熱源、泉水。 熱源可來自於由地殼縫隙入侵上方地層的岩漿,或是位於板塊擠壓隆起地區之下的岩漿庫。 水源則大部分來自於構造為多孔隙岩層或破碎岩層的地下涵水層,少部分來自於岩漿。 由於地底壓力大,經過加熱的水源可能會高於100度,溫度非常的高。 這些熱水,一旦通過地表裂隙而產生熱對流時,下層溫度較高的水就會向上源源不絕的湧出,形成溫泉。

▼北投溫泉來源-北投溫泉的來源主要有3個:北投溪源頭的地熱谷、陽明山的大磺嘴、南磺溪上游的頂北投。 地熱谷的泉水為鹽酸酸性泉,稱作為「青磺泉」;大磺嘴的泉水是硫磺氣混入泉水而形成,為酸性硫酸鹽泉,稱作為「白磺泉」;頂北投的泉水是帶有鐵質的中性碳酸鹽泉,稱作為「鐵磺泉」。

▼北投溫泉陶管(左)、分口徑磚(中)、木質水塞(右)
北投溫泉陶管-部分北投溫泉為酸性泉,若使用金屬管輸送容易受腐蝕,因此早期管線以竹管或木管為主。 竹管、木管會隨時間而慢慢腐爛,後來改以陶管取代。 近代則是使用塑膠管來輸送。 此處陳列的陶管是光復後由台人自行設計、鶯歌窯廠燒製而成的。
分口徑磚-溫泉輸送系統中「湯櫃」是用來集水與分水的水槽。 水槽中置有口徑磚,磚上開有不同大小的孔洞,可用來計算用水量,具有水錶的功能。
木質水塞-此水塞用於鐵磺池,上面積有池中沉澱物氧化而成的鐵鏽。

▼北投溫泉管線分布圖


▼摩托車宅急便-溫泉業全盛時期,宅急便不僅會替當地商家下山採買物品,也會接送特種行業女郎。 廢娼後,服務對象擴及一般民眾。 目前仍有業者營業,為北投的特色行業。

▼酒家菜-早期台北的酒家菜僅在大稻埕、艋舺一帶才有。 1913年,北投開始提供料理價格較便宜的酒家菜。之後,慢慢發展為以桌計價、高檔價位的料理。 著名酒家菜有:魚翅、布袋雞、螺肉蒜、紅蟳米糕...等。

▼關於北投的歌

▼小浴池-日據時代的社會風氣為男尊女卑,前往泡湯的女性多為男客人的家眷,鮮少有單獨前往者,因此女賓使用的浴池較為小座。




▼泡湯用具



1樓「建築廊道」展區
位於小浴池通往大浴池的廊道。
▼廊道

▼許願卡牆

▼牆面磚-公共浴池整建前,牆面使用的磁磚。

▼木欄杆柱頭-此為中山堂時期堂內舞台欄杆之柱頭。

▼門鎖、台北縣議會燈罩-此為台北縣議會招待所時期的遺留物。

▼大浴池素描


1樓「溫博管窺大北投」展區
位於大浴池旁的房間。
▼展區一隅

▼光明派出所文件

▼台鐵新北投車站模型-建於1916年,1988年隨著台鐵新北投支線停止營運而廢止。 車站在興建捷運淡水線時被拆除,轉由彰化台灣民俗村接手並重建於該民俗村內。 2014年,車站被捐回予台北市政府,目前決定會在新北投車站附近的七星公園重建,預計2016年完工。

▼溫泉博物館模型


1樓「百年風華」展區
此區含大浴池以及鎮館北投石。

大浴池約3~4個小浴池的大小,四周建有羅馬式拱柱以及彩繪玻璃窗,頗有羅馬浴場之風。 此浴池主要為男賓使用,雖然已經很大,但為了讓更多人能同時使用,當時可是規定要站著泡湯呢!
▼羅馬式拱柱


▼彩繪玻璃窗

▼浴池周邊

▼大浴池


▼綠色牆壁與不再開放的窗口-民眾服務所時期,整座浴場的牆面曾被塗為綠色。 現已用藥水洗去,僅留一小部分以茲紀念。 牆中的小窗口可能為日治時期服務生遞送毛巾之窗口;民眾服務所時期則作為收票口。

▼北投石與月琴

▼北投石-鎮館北投石重達800公斤,為全球最大的一個。 它的母岩為石英安山岩。 若要精確一點來說,北投石其實是指表面顆粒狀乳白色的那一層結晶。

▼月琴-此琴為2013年北投公共浴池百週年活動「百把月琴裝置展」中編號第100號的月琴。

▼上樓樓梯


總評:
拜訪北投溫泉博物館不僅能了解北投溫泉的發展,充滿歷史且帶有異國風味的建築、內部壯觀的大浴池,更是抹煞不少底片的美景。 加上館內是著室內拖鞋進行參觀,少了鞋子的包袱,不僅身體舒適,心情也跟著輕鬆起來,十分值得一逛!

參考資料:
1.北投溫泉博物館說明牌
2.導覽手冊
3.北投溫泉博物館官方網站
4.北區國際光點-北投歷史
5.Wikipedia北投溫泉
6.Wikipedia北投站
工程師也能過得精采-工作、旅行、美食,缺一不可!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