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七公里海岸線共有8個主要景點,上篇已介紹其中3個景點,本篇會介紹剩下的5個:港南濱海風景區、紅樹林公園、風情海岸、海山漁港觀海台、南港賞鳥區(上篇請看新竹17公里海岸線(上))。 (本文參考自新竹市十七公里海岸線主題網、導覽手冊)
▼景點地圖-新竹漁港娛樂漁船碼頭(A)、南寮舊漁港(右上方紅色點)、看海公園(B)、海天一線看海區(C)、港南濱海風景區(D)、金城湖(中間綠色點)、紅樹林公園(E)、風情海岸(F)、海山漁港觀海台(G)、南港賞鳥區(H)

▼橋梁地圖-彩虹一橋(A)、彩虹二橋(B)、彩虹大橋(C)、彩虹小橋(D)、伴橋(E)、藍天橋(F)、白雲橋(G)

海八景之四:港南濱海風景區
港南濱海風景區位於港南運河周邊,運河自海天一線風景區南邊一路延伸至金城湖,長約1500公尺,寬約20公尺,河道上設有4座中國式拱橋。 此區域最早之前為取代南寮海水浴場而興建的港南海水浴場,淤塞關閉後,整治為風景區。
▼入口


▼園區內



▼港南運河





▼海景

新竹海岸自北至南有頭前溪、客雅溪、鹽港溪帶來的有機沉積物,加上寬廣的潮間帶,形成了台灣最大的海岸濕地「香山濕地」。 香山溼地形如半月,棲息著全台最豐富的和尚蟹、招潮蟹族群,加上多元的潮間帶生物,以及紅樹林植物,吸引來台渡冬的候鳥前往覓食,是賞鳥的好處所,已被國際鳥盟列為重要的野鳥保育棲地。 接下來的景點都和溼地息息相關。
海八景之五:紅樹林公園
紅樹林公園一帶包含金城湖、紅樹林公園,以及渡溪的4座彩虹橋。
金城湖
金城湖名稱的由來是為了紀念興建時殉職的王金城先生。 湖位於客雅溪出海口北岸,原為荒地,後築堤蓄水,有調節溼地水為之功用,今日則為港南地區農田的排水口。 潮間帶生物及湖邊茂密的草木遮蔽,引來不少鳥類在此覓食、停歇,尤其在漲退潮時更明顯。
▼金城湖

彩虹橋
金城湖至南邊紅樹林公園一帶,可見到4座美麗的彩虹橋。自北至南依序為:彩虹一橋、彩虹二橋、彩虹大橋、彩虹小橋。
▼彩虹一橋


▼彩虹二橋


▼彩虹大橋


▼彩虹小橋


紅樹林公園
位於客雅溪沿岸(彩虹二橋與彩虹大橋間),以佔地0.26公頃的純水筆仔紅樹林為特色。 值得注意的是,該紅樹林較密而高大,非一般矮小的河口型紅樹林。 目前設置為一生態公園。
▼公園

▼紅樹林-真得很高!

▼自行車步道

▼河口景色



▼伴橋-位於彩虹路與西濱路三段20巷路口,代表17公里已過半程!

海八景之六:風情海岸
美山一帶的海岸線,位於香山溼地中段,由於「香山夕照」為清代竹塹八景,加上海岸美景,因此以風城之「風」,情義之「情」,命名為「風情海岸」,並立石一座。 此外,風情海岸海水淺,沙灘廣,戒嚴時期曾設有大量雕堡進行防禦,廢棄之後,目前被改建為特色廁所。 海岸南邊的6座風力發電機,更為其增添了些許風情。
▼風情海岸立石

▼海岸景致


▼特色廁所-由廢棄碉堡改建而成。

海八景之七:海山漁港觀海台
海山漁港坐落海山村,由於位處淺灘區,只有在滿潮時才能進出港,因此漁業不若新竹漁港發達。 政府於港口北方堤防末端興建有平台,提供民眾觀海、賞夕陽的處所,一旁還有養蚵的棚架。 此處蚵仔可是與南台灣布袋、王功蚵仔一樣享負名聲。
▼海山漁港

▼蚵架

▼觀海台

▼夕陽




離開海山漁港後,穿越藍天橋、白雲橋,即可抵達終點站「南港賞鳥區」。
▼藍天橋-橫越海山漁港地區之自行車道橋樑。


▼豎琴橋-位於藍天橋、白雲橋間,雖不屬自行車道,但造型十分特別。

▼白雲橋-橫越「鹽水溪」之自行車道橋樑。


海八景之八:南港賞鳥區
南港賞鳥區是由廢棄的魚塭組成,目前設有賞鳥牆。 海濱一帶則為半月型白沙灣,內側為泥灘地,外側為沙灘地。 騎至此地若看到一座藍白色風車造型的建築即為自行車道終點。
▼賞鳥牆


▼半月形白沙灣


▼自行車道




▼自行車道終點意像-由新竹中央獅子會、日本岡谷獅子會、韓國武道獅子會捐贈部分經費而建成,高3層樓,寬5公尺。 可登至3樓俯瞰海濱景色。

總評:
十七公里海岸線規畫算是滿完整的。 這次步行紅樹林一段,與紅樹林近距離接觸,算是很特別的體驗,而沿線又有多處海景,實有紓壓放鬆之效,喜歡!
(全文完,上篇請見新竹17公里海岸線(上))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