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安平區 安平古堡-熱蘭遮城的現代風華。

安平古堡(0).JPG
古蹟名稱:安平古堡
地址:台南市安平區國勝路82號
電話:(06)2267348
開放時間:
04月~09月:早上08:00~下午06:00
10月~03月:早上08:30~下午05:30
門票:全票50元;半票25元;團體票40元
旅遊日期:2013年02月

安平古堡為台灣近代史中最悠久的古蹟,歷史可追溯回西元1624年荷據初期興建的「熱蘭遮城」。 明鄭時期,它被稱為「王城」。 清領時期,由於台江淤積,城堡失去戰略意義,加上牡丹社事件後防禦工事的需求,城牆遭大量拆除充當建材。 日據時期,它改稱為「荷蘭城」,傾圮的部分被拆除,興建為海關宿舍;1930年日人為了「台灣文化三百年慶祝大典」大興土木,大抵建為安平古堡今貌。 台灣光復後,政府稱之安平古堡,並蓋瞭望台一座。 如今,荷據時期的殘跡僅有地上城牆7段(古堡內1段、古堡外6段)、半圓堡殘跡1處(古堡內),以及之地下結構2處(古堡內考古坑),其餘的部分皆為日據以後的建築。

接下來,先來看看這座古堡的歷史吧!
(註1:本文資料參考自導覽手冊、Wikipedia安平古堡Wikipedia赤崁樓Wikipedia濱田彌兵衛事件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台南故事影像館)
(註2:本文長度算法1丈為10尺,1尺為32公分)

荷據時期
西元1624年荷蘭人與明朝簽訂協議,放棄澎湖改佔領台灣。 佔領台灣後,他們開始在台江一鯤鯓(安平)築城,命名為「奧倫尼亞城」(Orange),以紀念帶領荷蘭脫離西班牙統治的奧倫治公爵,是為熱蘭遮城前身。 建城初期,由於缺磚石,只能以砂土、木板充當建材。 城堡的東側,設有台灣街(今延平街,又稱安平老街、台灣第一街),以及普羅民遮街(今民權路)。 1627年,城堡被改為以荷蘭行省熱蘭遮(或稱澤蘭)命名,「熱蘭遮城」(Zeelandia)的名稱初現。 之後,城堡建築慢慢備升級為磚石構造。 1628年,日人濱田彌兵衛因貿易摩擦遭台灣行政長官彼得˙奴易茲(Pieter Nuyts)軟禁並查扣武器,事件演變到最後,荷蘭為確保能與日本繼續貿易,將彼得˙奴易茲撤職、送至日本監禁,並賠償貿易損失。 1632年,城堡內城完工,2年後外城大致完工。 1640年外城正式完工。 完工的內城為方形,面積約277.6丈*277.6丈(約888公尺*888公尺),分地上2層與地下1層; 地下層深約1丈(3.2公尺),充當倉庫用;地上則有瞭望台、長官公署、兵營...等建築;城牆高3丈(9.6公尺),四角各有一凸出稜堡,以荷蘭街道名稱命名,堡中設有大砲。 外城為長方形,由內城西北角向北、向西延伸;西北、西南各有一座稜堡。 荷據時期歷時38年,自首任馬丁努斯•宋克(Martinus Sonck)至末任揆一,共計有12位行政長官(首長)。
▼熱蘭遮城稜堡地圖-內城稜堡有:菲力辛根稜堡(東北)、安納麥頓/阿姆斯特丹稜堡(西北)、密得堡稜堡(西南)、甘柏菲爾稜堡(東南)。 外城稜堡有:荷蘭地亞稜堡(西北)、黑德爾蘭稜堡(西南)。
安平古堡(1).JPG     

明鄭時期
西元1661年,鄭成功自鹿耳門溪渡過台江內海,攻下普羅民遮城,於城中設立承天府。 翌年,攻下熱蘭遮城後,該城內城改為王府居所。 同時,為紀念其位於大陸泉州府晉江縣的第二故鄉「安平」,此地被取名為「安平鎮」,一般民眾則習慣稱為「王城」。
▼鄭氏攻台地圖(取自赤崁樓解說牌)
安平古堡(2).JPG 

清領時期
西元1683年(康熙22年),施琅攻取台灣,改承天府為台灣府,政治中心遷往赤崁樓一帶,熱蘭遮城則先後改為「水師協鎮署」、「軍裝局」。 1823年(道光3年),大雨使曾文溪改道,在台南市安定區蘇厝附近衝出一個新的出海口直接注入台江(原河道為今日將軍溪),導致沿岸迅速淤積,城堡漸漸遠離海岸,失去軍事地位。 1858年(咸豐8年),清廷與英法聯軍戰敗,清廷先後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台南被開放為通商口岸。 1865年(同治4年),安平開港並設立海關與稅務司。 1868年(同治7年),因貿易糾紛,英國船艦藉機向安平開砲,半夜更突擊水師協鎮,導致副將江國珍殉職,且中、左、右三營軍裝局均被燒毀。 1874年(同治13年),沈葆楨因牡丹社事件來台建築防禦工事,熱蘭遮城城牆遭拆除充當億載金城建材,城堡泰半毀損。
▼古台南地理位置示意圖-A(紅色):安平古堡、B(黃色):億載金城、C(綠色):赤崁樓、D(青色):蘇厝、E(藍色):將軍溪出海口、F(紫色):曾文溪出海口
安平古堡(3).jpg
▼鯤鯓圖
安平古堡(4).JPG

日據時期
西元1895年(清光緒21年)中日戰爭清廷戰敗,台灣割讓日本。 日人稱熱蘭遮城為「荷蘭城」。 1897年,安平海關缺宿舍用地,將部分熱蘭遮城夷平改為一磚砌平台,磚台上蓋有海關官長公館,磚台下則為職員宿舍。 此磚台即為今日瞭望台、史蹟紀念館所在之處。 1908年,安平港燈塔移至城西北側以引導船隻,燈塔每4秒一閃。 1930年,為了「台灣文化三百年慶祝大典」,磚台四周建築被拆除淨空,磚台上的公館亦拆毀改建成西式洋樓,作為展覽與招待所。 該洋樓為今日史蹟紀念館。

台灣光復後
台灣光復後,熱蘭遮城被稱為「安平古堡」。 西元1945年,政府於磚台上興建瞭望台監視城堡四周。 1975年瞭望台被漆白並加蓋尖形屋頂,是為今貌。 1979年,台南市西區國際獅會捐贈安平古堡史蹟公園,公園中計有古時台南、熱蘭遮城、普羅民遮城、鄭和海戰、鄭成功接受荷投降、鄭成功訓練陸軍、鄭成功訓練海軍、鄭經反攻漳州城、鄭成功開發糖業、明代康樂家園...等10座浮雕。 2003、2005年市政府委託學者進行「第一級古蹟台灣城殘跡城址初步研究計畫」,挖掘7個考古坑。 其後,古堡周邊陸續新發現古城牆遺跡。 現今,安平古堡為台南重要的古蹟之一。

來到安平天后宮,往裡面走些就會看到安平古堡入口。
▼安平天后宮
安平古堡(5).JPG
▼安平古堡入口
安平古堡(6).JPG
▼入口右側-為舊時熱蘭遮城內城西南稜堡「密得堡稜堡」所在地,草地上有一座熱蘭遮城遺址立碑。
安平古堡(7).JPG
▼熱蘭遮城遺址立碑
安平古堡(8).JPG
▼導覽地圖-虛線為熱蘭遮城原貌。
安平古堡(9).JPG

熱蘭遮城博物館
入園後直走就可抵達。 建於西元1882年(清光緒6年),當時為安平海關官長居住的稅務司公館。 西元1897年(明治三十年),部分熱蘭遮城被剷平改建海關宿舍後,此地變為「稅關俱樂部」。 1930年(昭和五年)「台灣文化三百年慶祝大典」期間,設為史料展覽會場。 光復後,改作安平區公所。 1978年再度變身為展覽館「臺南市立永漢民藝館」。 2009年至今為熱蘭遮城博物館,館內設有4個展覽廳。 館中禁止照相。(參考自Wikipedia熱蘭遮城博物館)
▼熱蘭遮城博物館
安平古堡(10).JPG

台灣城(熱蘭遮城)殘跡
全長65.8公尺,為荷據時期熱蘭遮城外城南面城牆遺跡。 磚塊是由巴達維亞進口。 而古代水泥尚未發明,因此磚塊間的黏劑是由糖水、糯米汁、蚵仔殼、砂混合調製而成,俗稱「三合土」或「紅毛土」。 城牆正面可看到荷據時期建築常有的「壁鎖」(或稱「鐵剪刀」),用來加強建築強度;當時,建築工人會由建物外牆水平打鐵條至橫樑中,再將鐵條露在牆外的部分用另一鐵條垂直栓住,壁鎖就是那垂直拴住用的鐵條。 城牆背面有鄭成功所開之小門解說牌,以及清代水師建設營房時所留下的小洞。
▼牆正面
安平古堡(11).JPG
▼牆一隅-城牆會一路會延伸到熱蘭遮城博物館後方。
安平古堡(12).JPG
▼背牆面
安平古堡(13).JPG
▼牆背面-牆上整齊的小洞為清代水師建設營房時所留。
安平古堡(14).JPG
▼吉失門(吉和失都在門部裡,音同「協跌」,字無法打出)-位於台灣城殘跡上,為鄭成功方便進出外城南面城牆所開。 吉失門(吉和失都在門部裡)是春秋鄭國之門,鄭國不大,但由於國君能禮賢下士,因而敢與諸侯爭雄,與鄭氏的處境相似,用來自勉。
安平古堡(15).JPG
安平古堡(16).JPG

內城半圓堡壁古井 
古堡內荷據時期的遺蹟之一,位於當時內城北面城牆。 傳說安平古堡與赤崁樓(普羅民遮城)的古井之間有條秘密地道,不過以當時技術來說,應無建造海底隧道連接隔海兩城的能力。
▼安平古堡內城半圓堡壁古井
安平古堡(17).JPG
▼赤崁樓古井
安平古堡(18).JPG

磚台前與磚台上週邊
安平古堡磚台前可看到古堡石碑,以及鄭成功像。
▼古堡石碑-原為日據末期日人所立之「贈從五位濱田彌兵衛武勇之趾」石碑。 光復後,台南市長卓高煊將石碑改刻上「安平古堡」。
安平古堡(19).JPG
▼鄭成功像-正對古堡石碑,1978年由台南市西區國際獅子會捐贈。
安平古堡(20).JPG
▼磚台-此磚台為日據時期所建,磚台上有瞭望台、史蹟紀念館、軍裝石石碑、大砲。
安平古堡(21).JPG
▼磚台小洞-用來排水,防止磚台崩塌。
安平古堡(22).JPG
▼古砲-西元1930年,日人為了「台灣文化三百年慶祝大典」,將古砲自其他地方移至此地。 古砲是屬於嘉慶年間台灣水師協鎮鑄造之前膛古砲(砲彈由砲口前方塞入),砲管刻有「嘉慶十九年仲冬奉敕鑄造臺灣水師協標大砲一位重一千五百觔」等字。
安平古堡(23).JPG
安平古堡(24).JPG
▼軍裝局石碑-此為西元1873年(同治12年)水師協鎮楊鉮南整建軍裝局後所立之碑;軍裝局曾於1868年(同治7年)清廷與英國貿易糾紛時遭毀。 1930年,日人為了「台灣文化三百年慶祝大典」,將石碑移至此地。
安平古堡(25).JPG

史蹟紀念館
原為日據時期海關官長公館。 1930年,日人為「台灣文化三百年慶祝大典」將公館拆除,新建成新式洋樓,作為展覽與招待所。 現今則是安平古堡史蹟紀念館。
▼史蹟紀念館
安平古堡(26).JPG
▼鄭成功半身像
安平古堡(27).JPG
▼揆一半身像-揆一為末代荷蘭長官。
安平古堡(28).JPG
▼館內
安平古堡(29).JPG
▼荷蘭東印度公司商標
安平古堡(30).JPG
▼熱蘭遮城復原模型
安平古堡(31).JPG
▼古物
安平古堡(32).JPG
▼鄭成功與荷人之戰力分析
安平古堡(33).JPG

瞭望台
1945年初建,1975年加蓋紅尖頂,目前為安平古堡的地標。
▼瞭望台
安平古堡(34).JPG
▼瞭望台入口
安平古堡(35).JPG
安平古堡(36).JPG
▼瞭望台頂
安平古堡(37).JPG
▼四周景觀
安平古堡(38).JPG
安平古堡(39).JPG
安平古堡(40).JPG
安平古堡(41).JPG
▼不同角度的瞭望台
安平古堡(42).JPG
安平古堡(43).JPG
安平古堡(44).JPG

安平古堡史蹟公園
西元1979年由台南市西區國際獅會捐贈,位於台灣城殘蹟正後方。 公園中共有:古時台南、熱蘭遮城、普羅民遮城、鄭和海戰、鄭成功接受荷投降、鄭成功訓練陸軍、鄭成功訓練海軍、鄭經反攻漳州城、鄭成功開發糖業、明代康樂家園...等10座浮雕。
▼安平古堡史蹟公園
安平古堡(45).JPG
安平古堡(46).JPG

考古坑
位於內城堡壁古井周邊。 西元2003年、2005年,台南市政府曾委託學者進行「第一級古蹟台灣城殘跡城址初步研究計畫」, 計畫中共挖掘7座考古坑,發現古代陶瓷器碎片,以及2處地下建築結構。 為確保安平古堡地基穩固,目前大部分的坑洞已回填,僅留2、5號考古坑未回填。
▼考古坑分布圖
安平古堡(47).JPG
▼2、5號坑遮棚
安平古堡(48).JPG
▼1號坑-位於熱蘭遮城內城東北稜堡處,已回填。 坑上的3塊玄武岩,為當時坑中挖掘而來,推測是由城堡高處崩落至此。
安平古堡(49).JPG
▼2號坑-發現有許多不同建築結構,以及陶瓷碎片。 已回填的1、3號坑也挖出大量安平壺、青花瓷、白釉藍彩軟陶碎片。
安平古堡(50).JPG
安平古堡(51).JPG
▼5號坑-挖掘到城牆,以及排水溝渠遺跡。 城牆推測為荷據時內城西北城牆基結構,排水溝渠則是較晚近所建。
安平古堡(52).JPG
安平古堡(53).JPG

古堡外熱蘭遮城殘跡
先前曾說過今日荷據熱蘭遮城殘跡共有地上城牆7段(古堡內1段、古堡外6段)、半圓堡殘跡1處(古堡內),以及之地下結構2處(古堡內考古坑)。 剛剛已分別看過古堡內的部分,接下來看看位於古堡外的6段城牆。 這6段的位置分別如下(參考自台南生活網):
第1段:位於國勝路75號前之外圍牆,長約3.18公尺。 圍牆被建築遮蔽住,難以窺其全貌。
第2段:位於國勝路71~79號民宅後方,長約38.7公尺,推測應為外城北面城牆殘跡。 牆上有一寬約2公尺,1.5公尺高的門洞。
第3段、第4段:位於國勝路67號與安北路233巷巷弄間棺材店間的圍牆。
第5段:位於玉敕安龍壇東北面圍牆與國勝路67號間,長約7.63公尺。 牆上有葫蘆形門洞,不過有可能非荷據時的殘蹟。
第6段:位於西龍殿後,推測為外城西南稜堡「黑得爾蘭稜堡」殘蹟。
▼城牆殘跡地圖(本地圖參考自google map熱蘭遮城)-A:第1段、B:第2段、C:第3~5段、D:第6段。
安平古堡(54).jpg
▼外城北城牆(東段)舊址
安平古堡(55).JPG
▼外城北城牆遺跡-長38.7公尺,與安平古堡內外城南城牆(台灣城殘跡)平行。
安平古堡(56).JPG
安平古堡(57).JPG
安平古堡(58).JPG
▼外城北城牆門洞-寬約2公尺,高約1.5公尺,目前已被水泥封住。
安平古堡(59).JPG
▼外城西城牆-已不復見。 地上貼磚的部分為標示當時牆基所在之處。
安平古堡(60).JPG
安平古堡(61).JPG

逛完了安平古堡後,別忘了到一旁延平街(台灣第一街、 安平老街)逛逛。
▼安平老街
安平古堡(62).JPG
安平古堡(63).JPG

總評:
小時候,安平古堡對我而言就只有那面古城牆,以及登上瞭望台的印象而已。 為了撰寫此文,花費許多時間蒐集資料後,才知道原來從那面古城牆一直延伸下去,最後會變可以變為一座具內、外兩城的堡壘,而今日的磚台竟是當時軍民生活之處所,十分令我感到驚奇。 雖然城堡大部分的實體已隨著地理轉變消逝在時代中,但哪怕是只有幾處殘跡,透過文獻我們仍可以想像當初王城的雄偉。 這就是古蹟給人無限遐想之處。

張貼留言

0 留言